
如皋市部分小區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日前,家住如城街道孔廟社區文定苑的張阿姨照例出門扔垃圾,但她這次拎的垃圾與以往有所差別。這次張阿姨拎了3個垃圾袋,且每個垃圾袋上都貼有二維碼。張阿姨告訴記者,這3個垃圾袋里分別裝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廢舊織物,而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就是她家垃圾的“身份證”,和她的身份信息綁在一起,回收單位一掃,就知道是她家的了,這讓她有一種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為深入推進全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逐年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解決日益凸顯的垃圾圍城問題,自今年3月份起,市環衛處在如城街道孔廟社區的武定苑和文定苑、迎新社區的水繪曦園、城南社區的龍游御境和御龍灣共5個生活小區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引導居民將每一袋垃圾都貼上二維碼,助力垃圾分類。
據了解,目前試點小區內新建的垃圾箱分紅、藍、綠三種顏色,其中紅色為有害垃圾回收箱、藍色為可回收垃圾回收箱、綠色為廢舊織物回收箱,與我們日常見到的垃圾箱有所區別,這組垃圾箱投進的垃圾不能隨意翻撿,只能由工作人員用鑰匙打開。在武定苑小區內,記者見到了同樣的新建垃圾箱,部分居民正在駐點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裝袋好的垃圾貼上二維碼并投入分類垃圾箱。“二維碼上記錄著我的基本信息,他們拿到后臺一掃,就能把相應的積分加到我的賬戶上,我就能憑借積分去換獎品了,環保的同時,還能得到實惠。”該小區住戶顧先生說。目前各試點小區居民的積極性都很高。
“在這場‘垃圾處理革命’中,居民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垃圾分類如皋項目部經理秦志剛說,要改變居民多年來扔垃圾的習慣并非易事,但通過試點,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大部分居民已經自覺開始垃圾分類了。打開垃圾箱,居民們將垃圾分得很清楚,二維碼也標注齊全,而且桶里東西放得很多,說明老百姓有環保意識了,都樂意參與。”秦志剛邊說邊打開垃圾箱向記者介紹。
“‘互聯網+分類回收’的模式非常新穎,但新生事物不可避免會有不足,因此仍有少部分居民存在亂扔垃圾現象。”秦志剛指著廢舊織物箱內的奶茶杯說。順著秦志剛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個別垃圾散落在垃圾袋中間,顯得尤為突出。秦志剛說:“這些散裝垃圾不僅不能給市民帶來積分,還會破會垃圾桶內的環境,我們希望市民在投放垃圾時將垃圾裝在垃圾袋內,貼上二維碼后再投放到對應的垃圾回收箱。如果居民的二維碼使用完了,我們會定期在小區安排二維碼發放活動。”秦志剛還提醒市民,目前這組垃圾箱只能投放對應的生活垃圾,切不可投放廚余垃圾和衛生間垃圾,如果市民要投放此類垃圾,可投放到印有“其他垃圾”字樣的垃圾桶內。
據市環衛處副主任趙成進告訴記者,目前,我市主城區每天的垃圾排放量達到140噸,且每年還以10%的量在增長,垃圾處置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我市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力求通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從源頭上遏制垃圾增長勢頭,推動生活垃圾逐步減量,提高垃圾資源化處置管理水平,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市將通過垃圾分類試點,逐步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的建立,擴大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達到2017年30%、2018年45%、2019年60%、2020年90%的目標。”趙成進說,同時,市環衛處還將對廚余垃圾、衛生間垃圾等生活垃圾再進行細化分類,給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讓垃圾分類走得更遠。
同類文章排行
- 南京“科技達人”開公司創業 研發智能垃圾箱接到大訂
- 美醫療垃圾桶驚現碎尸
- 推行效果不如意 單桶垃圾桶分類卡在了哪兒?
- 10個大型垃圾箱 小區門口排排站
- 清潔工垃圾桶內發現疑似人骨 警方帶走嫌犯
- 洛帶古鎮菱角堰社區配套設施交貨安裝圓滿結束
- 織金縣三甲街道560個垃圾桶助力創衛工作
- 萬德福“17周年廠慶感恩優惠回饋”活動拉開序幕!
- 餐廚垃圾倒進路邊垃圾桶餐館老板娘的舉動“吃”到了罰
- 澳門的街道是如此的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