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銷產品:
新垃圾箱可回收廢電池
文章出處:未知 作者:liqi人氣:次發表時間:2014-12-05 14:28
綿陽市區各主干道邊新安裝了一批不銹鋼垃圾箱,有3個投送垃圾口,除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外,中間還有一個廢電池回收箱,由專人定期回收各類廢舊電池,可謂高端、大氣、環保、上檔次。
廣州城市垃圾分類的號角已經吹響,不少中小學校都啟動了相關的宣教活動,如天河區就在華陽小學啟動了“為了廣州更美麗,垃圾分類我參與”系列活動,記者昨天回訪發現,華陽小學不僅配置了分類垃圾桶,師生們還將垃圾分類進一步細化,對校園內常見的玻璃瓶、易拉罐、舊報紙等垃圾也單獨分類。
但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對垃圾具體怎么分類還是相當模糊,甚至有學生誤把廢舊電池當做可回收垃圾來處理。由此可見,即使配套設施等“硬件”齊備,學校也需要注重垃圾分類知識等“軟件”,讓學生樹立正確、全面的垃圾分類觀念。
舊報紙易拉罐都變廢為寶
昨天下午放學時分,記者來到華陽小學,看到各班的值日生都陸續開始打掃教室衛生,記者在一旁觀察發現,除了常見的灰塵、紙張、布碎等垃圾外,學生們還將喝完的飲料瓶、易拉罐等單獨挑揀出來,裝在一個紙箱里面。隨后,3名女同學抬著紙箱來到學校的后門,后門的圍墻外正好是林和社區的環保垃圾回收站,她們把這些瓶瓶罐罐統統交給回收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理。
據華陽小學王校長介紹,該校的師生早已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基本上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每個班級配兩只垃圾桶“但我們的學生有個做法非常好,就是將平時喝完牛奶的盒子、喝完飲料的瓶子罐子以及廢舊報紙都單獨放在一邊,收集到一定數量了就拿去回收站賣掉,換回的錢可以用來購置垃圾桶、垃圾鏟、掃把等工具。”王校長說。
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江濤表示,“為了廣州更美麗,垃圾分類我參與”系列活動開展后,第一步先由城管對各校的衛生老師進行培訓,然后由區教育局區城管局溝通,把分類垃圾桶統一配送到每個學校,第三部將組織“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孩子帶動家長做好垃圾分類。
校園垃圾分成三類已足夠?
記者走訪市內其他一些中小學發現,不少學校并沒有設置四類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只是簡單地分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兩類,但這些學校都在校園內設有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箱,有的擺放在樓梯道口,有的擺放在操場的一個角落。
不少學校還考慮到了舊報紙、塑料飲料瓶及易拉罐的利用。在天河區一所中學,盧同學向記者介紹了他們變廢為寶的經驗:“定期由勞動委員賣給回收人員,所得經費納入班費,既環保又經濟。”對于這樣的做法,家長們也表示認可:“畢竟校園里除了飯堂之外一般沒有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大多也只是電池,學校這樣的分類實際上已經達到目的了。”
個別學生認為廢電池可回收
不過也有學生表示,雖然垃圾分類已經講了多年,自己還曾擔任過班級勞動委員,但其實同學們對于垃圾分類的知識知之甚少,具體怎么分類并不清楚。“我一度以為電池是可回收的,回收之后返回工廠加工還能再用。”就電池是不是可回收垃圾的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學生,有一名學生點頭稱是,另有一名學生表示疑惑,其他十多名學生都果斷回答“有害”“不可回收”。
正如陶同學所說“我們很少有渠道了解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其實很缺乏。”許多同學都表示,自己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均來自互聯網,網上信息龐雜真假難辨,希望學校能更多地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六站見證生活垃圾循環利用
在廣州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之際,市城管委昨日邀請媒體與越秀區東山街轄內14個居委會居民代表、居委會工作人員40余人參加了生活垃圾生態循環體驗日活動,全程跟蹤見證了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最終生化處理、循環利用的全過程,揭開了生化處理的“神秘面紗。”
第一站:五羊南社區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類
8點10分,在東山街五羊南示范社區,記者看到環衛工人正在清運居民樓的生活垃圾,物業公司給他們配備了一個紅色塑料桶和一個白色塑料桶,分別用來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五羊南社區目前已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類,每層樓都配有廚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據東山街道辦的黃奕清副主任介紹,東山街目前在五羊東、五羊南和明月3個社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3個社區有6000戶居民,目前已在樓道配備了分類垃圾桶3400個,家庭則配備了垃圾桶4000個。但如果給全街道全部配齊垃圾桶需390萬元,目前資金還有很大缺口。
第二站:明月路農貿市場兩種垃圾桶各司其職
接著記者來到東山街明月路農貿市場,只見市場內環境整潔,靠墻邊每隔五六米就擺放著兩種垃圾桶,綠色的用來回收廚余垃圾,灰色的用來回收其他垃圾。據了解,明月路農貿市場從2010年1月開始率先分類收集有機易腐垃圾,每天收運約1.4噸,目前東山街轄區內的4個農貿市場每天分類收集5.2噸有機易腐垃圾,全部送往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堆肥處理。
第三站:東山實驗小學垃圾不出校門
在東山實驗小學,游家水校長介紹,學校以“垃圾分類”為重點對學生展開了環保教育活動,原來學校每天會產生七八個小推車的垃圾,但在做到分類回收后,實現了“垃圾不出校門”。每個課室都會放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紙類,一個放非紙類。在學校兩端還設有紙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4個垃圾桶,保潔工人會將從教室拿出來的垃圾桶再次進行細分。廚余垃圾則由一個類似洗衣機的電子發酵機專門處理,8小時后轉化成有機肥。污水由凈水裝置過濾處理后實現凈化再利用。
第四站:東山街建筑余泥收集點、東山湖公園建筑余泥做成“生態磚”
東山街專門設立了零星建筑余泥收集點,將建筑余泥收集來后,用于生產透水環保生態磚,目前這種磚已廣泛運用于東風路、廣園路、中山路人行道及市政、亞運媒體廣場等的鋪設。這樣不僅可以廢物利用,又可以節約生產成本,可謂一舉兩得。而東山湖公園產生的綠化垃圾,以前是送往填埋場填埋,從2008年開始大部分都送到芳村苗圃和大田山生態循環園進行堆肥處理。
第五站:明月路垃圾轉運站分類裝車運往大田山
9點多,記者來到了明月路上的垃圾轉運站。此時,環衛工人們正在將各處收集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存放,并用專用車對廚余垃圾進行裝運,其他垃圾則進行壓縮。隨后,滿載廚余垃圾的車輛直接運往大田山生態循環園進行生化處理。
第六站:大田山生態循環園無公害蔬菜郁郁蔥蔥
10點20分,記者到達了位于黃埔區的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在這里,記者看到被送來的餐飲垃圾通過園區工作人員的再次分揀后,被送到快速粉碎區進行粉碎過濾,隨后粉碎物在厭氧發酵區經過液化水解和厭氧消化兩道工序后會產生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液和沼渣將成為液態有機肥和進行堆肥利用。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有機肥和發酵堆肥可以用于苗圃培植和果蔬種植。記者看到,在無公害蔬菜種植區和花卉種植區的植物都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廣州市環境衛生研究所的所長楊章印對記者說道,“大田山生態循環園目前每天可處理50噸餐廚垃圾,這些經處理過的垃圾45天后可產生20%—30%的肥料。我們下一步將進行技術改造,到6月之前能增加30噸的處理能力。”
南方日報記者 劉可英 實習生 李穎
指南
四類垃圾要分清
居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可回收物: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如紙類、塑料、玻璃和金屬。
餐廚垃圾:餐飲垃圾、廚余垃圾和集貿市場有機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廢棄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有害垃圾:對人體有害或對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如廢充電電池、廢紐扣式電池、廢燈管、棄置藥品、廢殺蟲劑、廢油漆、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廢舊電器及電子產品。
其他垃圾:如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雜、污染、難分類的各種垃圾。大件垃圾指體積大、整體性強、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廢棄物品,包括家具和家電。
居民應按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將垃圾分別袋裝,根據本區域生活垃圾排放管理規定,將垃圾投放到樓道或垃圾房的分類容器,由環衛工人進行收集。
小區垃圾桶由物管負責
對于有物業管理的商品住宅區,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至于物業服務收費的標準是否調整,市城管委指出,不是因為配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就要增加,而要綜合考慮物業服務成本、業主承受能力等因素。
廣州城市垃圾分類的號角已經吹響,不少中小學校都啟動了相關的宣教活動,如天河區就在華陽小學啟動了“為了廣州更美麗,垃圾分類我參與”系列活動,記者昨天回訪發現,華陽小學不僅配置了分類垃圾桶,師生們還將垃圾分類進一步細化,對校園內常見的玻璃瓶、易拉罐、舊報紙等垃圾也單獨分類。
但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對垃圾具體怎么分類還是相當模糊,甚至有學生誤把廢舊電池當做可回收垃圾來處理。由此可見,即使配套設施等“硬件”齊備,學校也需要注重垃圾分類知識等“軟件”,讓學生樹立正確、全面的垃圾分類觀念。
舊報紙易拉罐都變廢為寶
昨天下午放學時分,記者來到華陽小學,看到各班的值日生都陸續開始打掃教室衛生,記者在一旁觀察發現,除了常見的灰塵、紙張、布碎等垃圾外,學生們還將喝完的飲料瓶、易拉罐等單獨挑揀出來,裝在一個紙箱里面。隨后,3名女同學抬著紙箱來到學校的后門,后門的圍墻外正好是林和社區的環保垃圾回收站,她們把這些瓶瓶罐罐統統交給回收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理。
據華陽小學王校長介紹,該校的師生早已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基本上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每個班級配兩只垃圾桶“但我們的學生有個做法非常好,就是將平時喝完牛奶的盒子、喝完飲料的瓶子罐子以及廢舊報紙都單獨放在一邊,收集到一定數量了就拿去回收站賣掉,換回的錢可以用來購置垃圾桶、垃圾鏟、掃把等工具。”王校長說。
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江濤表示,“為了廣州更美麗,垃圾分類我參與”系列活動開展后,第一步先由城管對各校的衛生老師進行培訓,然后由區教育局區城管局溝通,把分類垃圾桶統一配送到每個學校,第三部將組織“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孩子帶動家長做好垃圾分類。
校園垃圾分成三類已足夠?
記者走訪市內其他一些中小學發現,不少學校并沒有設置四類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只是簡單地分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兩類,但這些學校都在校園內設有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箱,有的擺放在樓梯道口,有的擺放在操場的一個角落。
不少學校還考慮到了舊報紙、塑料飲料瓶及易拉罐的利用。在天河區一所中學,盧同學向記者介紹了他們變廢為寶的經驗:“定期由勞動委員賣給回收人員,所得經費納入班費,既環保又經濟。”對于這樣的做法,家長們也表示認可:“畢竟校園里除了飯堂之外一般沒有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大多也只是電池,學校這樣的分類實際上已經達到目的了。”
個別學生認為廢電池可回收
不過也有學生表示,雖然垃圾分類已經講了多年,自己還曾擔任過班級勞動委員,但其實同學們對于垃圾分類的知識知之甚少,具體怎么分類并不清楚。“我一度以為電池是可回收的,回收之后返回工廠加工還能再用。”就電池是不是可回收垃圾的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學生,有一名學生點頭稱是,另有一名學生表示疑惑,其他十多名學生都果斷回答“有害”“不可回收”。
正如陶同學所說“我們很少有渠道了解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其實很缺乏。”許多同學都表示,自己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均來自互聯網,網上信息龐雜真假難辨,希望學校能更多地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六站見證生活垃圾循環利用
在廣州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之際,市城管委昨日邀請媒體與越秀區東山街轄內14個居委會居民代表、居委會工作人員40余人參加了生活垃圾生態循環體驗日活動,全程跟蹤見證了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最終生化處理、循環利用的全過程,揭開了生化處理的“神秘面紗。”
第一站:五羊南社區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類
8點10分,在東山街五羊南示范社區,記者看到環衛工人正在清運居民樓的生活垃圾,物業公司給他們配備了一個紅色塑料桶和一個白色塑料桶,分別用來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五羊南社區目前已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類,每層樓都配有廚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據東山街道辦的黃奕清副主任介紹,東山街目前在五羊東、五羊南和明月3個社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3個社區有6000戶居民,目前已在樓道配備了分類垃圾桶3400個,家庭則配備了垃圾桶4000個。但如果給全街道全部配齊垃圾桶需390萬元,目前資金還有很大缺口。
第二站:明月路農貿市場兩種垃圾桶各司其職
接著記者來到東山街明月路農貿市場,只見市場內環境整潔,靠墻邊每隔五六米就擺放著兩種垃圾桶,綠色的用來回收廚余垃圾,灰色的用來回收其他垃圾。據了解,明月路農貿市場從2010年1月開始率先分類收集有機易腐垃圾,每天收運約1.4噸,目前東山街轄區內的4個農貿市場每天分類收集5.2噸有機易腐垃圾,全部送往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堆肥處理。
第三站:東山實驗小學垃圾不出校門
在東山實驗小學,游家水校長介紹,學校以“垃圾分類”為重點對學生展開了環保教育活動,原來學校每天會產生七八個小推車的垃圾,但在做到分類回收后,實現了“垃圾不出校門”。每個課室都會放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紙類,一個放非紙類。在學校兩端還設有紙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4個垃圾桶,保潔工人會將從教室拿出來的垃圾桶再次進行細分。廚余垃圾則由一個類似洗衣機的電子發酵機專門處理,8小時后轉化成有機肥。污水由凈水裝置過濾處理后實現凈化再利用。
第四站:東山街建筑余泥收集點、東山湖公園建筑余泥做成“生態磚”
東山街專門設立了零星建筑余泥收集點,將建筑余泥收集來后,用于生產透水環保生態磚,目前這種磚已廣泛運用于東風路、廣園路、中山路人行道及市政、亞運媒體廣場等的鋪設。這樣不僅可以廢物利用,又可以節約生產成本,可謂一舉兩得。而東山湖公園產生的綠化垃圾,以前是送往填埋場填埋,從2008年開始大部分都送到芳村苗圃和大田山生態循環園進行堆肥處理。
第五站:明月路垃圾轉運站分類裝車運往大田山
9點多,記者來到了明月路上的垃圾轉運站。此時,環衛工人們正在將各處收集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存放,并用專用車對廚余垃圾進行裝運,其他垃圾則進行壓縮。隨后,滿載廚余垃圾的車輛直接運往大田山生態循環園進行生化處理。
第六站:大田山生態循環園無公害蔬菜郁郁蔥蔥
10點20分,記者到達了位于黃埔區的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在這里,記者看到被送來的餐飲垃圾通過園區工作人員的再次分揀后,被送到快速粉碎區進行粉碎過濾,隨后粉碎物在厭氧發酵區經過液化水解和厭氧消化兩道工序后會產生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液和沼渣將成為液態有機肥和進行堆肥利用。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有機肥和發酵堆肥可以用于苗圃培植和果蔬種植。記者看到,在無公害蔬菜種植區和花卉種植區的植物都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廣州市環境衛生研究所的所長楊章印對記者說道,“大田山生態循環園目前每天可處理50噸餐廚垃圾,這些經處理過的垃圾45天后可產生20%—30%的肥料。我們下一步將進行技術改造,到6月之前能增加30噸的處理能力。”
南方日報記者 劉可英 實習生 李穎
指南
四類垃圾要分清
居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可回收物: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如紙類、塑料、玻璃和金屬。
餐廚垃圾:餐飲垃圾、廚余垃圾和集貿市場有機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廢棄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有害垃圾:對人體有害或對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如廢充電電池、廢紐扣式電池、廢燈管、棄置藥品、廢殺蟲劑、廢油漆、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廢舊電器及電子產品。
其他垃圾:如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雜、污染、難分類的各種垃圾。大件垃圾指體積大、整體性強、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廢棄物品,包括家具和家電。
居民應按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將垃圾分別袋裝,根據本區域生活垃圾排放管理規定,將垃圾投放到樓道或垃圾房的分類容器,由環衛工人進行收集。
小區垃圾桶由物管負責
對于有物業管理的商品住宅區,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至于物業服務收費的標準是否調整,市城管委指出,不是因為配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就要增加,而要綜合考慮物業服務成本、業主承受能力等因素。

下一篇:沒有了 上一篇:南河社區磚砌垃圾箱正式“下崗”啟用不銹鋼垃圾箱
此文關鍵字:
同類文章排行
- 達州市區各主干道邊新安裝了一批不銹鋼垃圾箱
- 新式不銹鋼垃圾桶 漂亮但很容易被偷(圖)
- 新型踏式不銹鋼垃圾桶
- 瀘州:860個新型不銹鋼垃圾桶將全面“上崗”
- 新垃圾箱可回收廢電池
- 北京一路整潔,全靠不銹鋼垃圾桶
- 新型不銹鋼垃圾桶一夜被盜10余個
- 南河社區磚砌垃圾箱正式“下崗”啟用不銹鋼垃圾箱
- 大中型超市商場盯守垃圾桶